导语:2017年以来,租赁市场的热闹从未停止过,包括碧桂园、万科在内的众多地产开发商的纷纷涌入抢占长租公寓这一大蛋糕,由此也可以看出,长租公寓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空间。
2017年以来,租赁市场的热闹从未停止过,包括碧桂园、万科在内的众多地产开发商的纷纷涌入抢占长租公寓这一大蛋糕,由此也可以看出,长租公寓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空间。
告别了以规模论英雄年代,地产商已经开始大力布局长租公寓。
同时,全国各城市大力发展培育租赁市场,其中广州、深圳、南京、杭州等12个城市成为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地区。鼓励发展租赁市场的各种政策集中出台具有信号般的意义。凭借销售数字来定义房地产发展的观念不再成为主流。租售并举,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改变中国楼市的格局。
租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。链家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,目前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规模是1.1万亿,预计到2025年,中国租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.9万亿,到2030年将会超过4.6万亿。
在政策的东风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之下,万科、碧桂园、龙湖、招商蛇口等主流开发商纷纷调转船头驶入租赁市场的蓝海中。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,全国TOP30的房企已有三成涉足长租公寓领域。显然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,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开发商进入租赁市场角力。
地产巨头分食“蛋糕”
针对这个万亿级的市场,转型城市运营商的万科成为较早布局租赁住房的开发商之一。
作为“城市配套服务商”战略的重要一环,万科自2014年以来开始积极布局长租公寓市场。2016年5月,万科正式推出了长租公寓业务的统一品牌“泊寓”。据万科2017年中期报告,到报告期末,泊寓已覆盖21个一线及二线城市,累计获取房间数超过7万间,累计开业超过2万间,开业6个月以上项目的平均出租率约87%。
同为一线房企的碧桂园在2017年启动了租赁公寓的投资策略。2017年12月20日,集团正式发布长租品牌发展战略,长租品牌“BIG+碧家国际社区”正式亮相。虽然步入长租公寓的相对较晚,但其在发展目标上充满信心,力争在2020年做到100万套长租公寓。
无独有偶,龙湖在长租公寓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凌厉。在2016年龙湖中期业绩会上,董事长吴亚军宣布推出长租公寓“冠寓”品牌。随着“冠寓”在天河诺亚方舟产业园的正式发布,其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已经完成。龙湖长租公寓负责人韩石曾透露,目标是覆盖16座城市,力争用三年时间,跻身中国长租公寓市场前列。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,第二、第三梯队的开发商在今年也积极分食长租公寓蛋糕。金地、招商蛇口、佳兆业、旭辉也拥有自己的长租公寓品牌。其中,招商蛇口聚焦国内中高端租赁市场,形成“壹栈”“壹间”“壹棠”三大核心产品线,目前布局深圳约50万平方米、1.3万套长租公寓产品。涅盘归来不久的佳兆业,在6月13日正式闯进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领域。预计三年内打造长租公寓10万间,联合办公卡位5万个。
长租公寓金融创新
由于持有型物业回报周期长,长期资金需求较大,租赁型住房面临资金运作和融资难题。市场亟待寻求除传统融资渠道外的创新融资方式。
2017年10月23日,保利成功发行首单REITs产品,开创了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新篇章。而后,招商蛇口和旭辉的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接踵而来。12月11日,建设银行与招商局集团在北京签署长租住房租赁业务战略合作协议,并宣布与招商蛇口在银行间市场成功注册200亿元“飞驰-建融招商住房租赁资产支持票据”,成为首单银行间市场长租公寓ABN。
2017年12月26日,历经43天旭辉领寓类REITs获得上海证交所通过,开启民企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新章节。据悉,旭辉领寓类REITs储架注册规模30亿,涉及10-15个项目,获准在2年内分期发行。
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逐渐参与到租赁住房的市场建设中。
2017年10月下旬,碧桂园在长租公寓领域与多家银行展开合作。分别获得建行200亿元资金,江苏银行2500万元融资,以及中信银行300亿元的长租住宅保障性基金。2017年11月3日,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包括万科、华润、等在内的11家房地产企业签署住房租赁战略合作,除了推出5000余套长租房源之外,还为租户发放名为“按居贷”的租房贷款。
这种方式不仅能为房企提供了持续稳定现金流,还为今后的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。
来源:新安房产网 作者:李晶晶